·滲透力強,能很好滲入混凝土表面縫隙,與混凝土結合力強
·找平膠具有粘度適中,便于涂刮、強度高
·粘貼膠具有粘度低、強度高,浸潤性、滲透性好
·固化后的膠層物理機械性能和強韌性能優異
·觸變性強、施工流淌少
適用范圍
·樓房加固補強,廠房改造加固,梁柱加固補強,板面板底補強加固,屋架加固補強,橋墩橋梁加固補強,適用于各種結構類型結構部位的加固修補,筒體,殼體等結構補強加固。
·適用于高聳結構、蓄水池、罐、涵洞、隧道、碼頭海港等鋼筋混凝土結構、砌體結構、木結構的修復、補強、抗震加固,特別適合于曲面及節點等復雜形式的結構加固。
·受彎加固和受剪加固時,被加固混凝土結構和構件的實際混凝土強度等級應不低于C15,采用封閉粘貼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柱時,混凝土強度等級應不低于C10。
·施工環境溫度在5~35℃范圍內,相對濕度不大于70%。加固混凝土構件長期使用環境溫度不應高于62℃。
技術指標:
主要技術指標:
高強度Ⅰ級單項布安全性能指標
序號 | 性能項目 | 標準指標 (高強度Ⅰ級) | 檢驗值 | |
1 | 抗拉強度標準值 | ≥3400MPa | 一級 | 3532 MPa |
2 | 受拉彈性模量 | ≥2.4×105 MPa | 一級 | 2.46×105 MPa |
3 | 伸長率 | ≥1.7% | 一級 | 1.76% |
4 | 彎曲強度 | ≥700MPa | 一級 | 723 MPa |
5 | 層間剪切強度 | ≥45MPa | 一級 | 46.1 MPa |
6 | 仰貼條件下纖維復合材與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 | ≥2.5MPa,且為混凝土內聚破壞 | 一級 | 2.58 MPa |
7 | 單位面積質量 | ≤300g/m2 | 一級 | 213 g/m2 |
高強度Ⅱ級單項布安全性能指標
序號 | 性能項目 | 標準指標 (高強度Ⅱ級) | 檢驗值 | |
1 | 抗拉強度標準值 | ≥3000MPa | 二級 | 3224MPa |
2 | 受拉彈性模量 | ≥2.1×105 MPa | 二級 | 2.15×105 MPa |
3 | 伸長率 | ≥1.5% | 二級 | 1.52% |
4 | 彎曲強度 | ≥600MPa | 二級 | 634 MPa |
5 | 層間剪切強度 | ≥35MPa | 二級 | 36.4 MPa |
6 | 仰貼條件下纖維復合材與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 | ≥2.5MPa,且為混凝土內聚破壞 | 二級 | 2.54 MPa |
7 | 單位面積質量 | ≤300g/m2 | 二級 | 209 g/m2 |
施工流程
基面處理→基面清洗→涂刷底膠→粘貼面修補(找平處理) →粘貼碳纖維片材→養護→外表防護處理。
(1)基面處理
① 對混凝土粘貼面的劣化層(如浮漿、風化層等)用砂輪認真打磨。
② 基面凸出部分要磨平,對轉角部位要進行導角處理。
③ 強度等級較低的和質量較差的混凝土應鑿掉,并用不低于原混凝土強度等級的環氧砂漿修補。
(2)基面清洗
① 用鋼絲刷刷去表面的松散浮渣。
② 用壓縮空氣除去表面粉塵。
③ 用丙酮或無水酒精擦拭表面,也可用清水沖洗,但必須待其充分干燥后再進行下道工序。
(3)涂刷膠
① 按比例將粘結樹脂的主劑和硬化劑放入容器內,用低速旋轉的方法攪拌均勻,一次調合量應在可使用時間內用完,超過可使用時間絕對不能用。
② 用滾筒或刷子均勻涂抹,膠的粘度較高,不能涂得太厚。
③ 待粘結樹脂指觸干燥后,進入第二道工序。
(4)粘貼面修補
對粘貼面的凹入部位,用環氧膩子(或找平膠)修補,以保證粘貼面平整,確保加固效果。待環氧膩子(或找平膠)指觸干燥后,進入下一道工序。
(5)粘貼碳纖維
① 碳纖維的下料長度,應在現場根據施工經驗和作業空間確定,若需接長,接頭的長度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,一般不得低于100mm。
② 碳纖維的下料長度以當天的用量為準。
③ 粘貼碳纖維時須保證碳纖維和混凝土面的粘貼密實,以免影響加固效果。
④ 碳纖維粘貼后,為保證樹脂的充分滲浸,應至少放置30min以上,此期間若發生浮起、錯位等現象,需進行處理。
⑤ 碳纖維粘貼后,再在碳纖維的外表面涂刷一層粘結樹脂,并甩粗沙以利于做面層防腐。
(6)養護
碳纖維粘貼后,為保證達到設計強度,平均氣溫約100C時養護2周左右;平均氣溫約200C時養護1周左右。
注意事項
① 氣溫低于50C時,不宜施工。
② 雨天和可能結露時應停止施工。
③ 當各種膠附在皮膚上時,用肥皂水沖洗,若進入眼內要立即用
水沖洗或接受醫生治療。
④ 現場需做好防火等安全消防措施。
配件
角磨機
磨片
配膠桶
配膠勺
剪刀
滾筒